耶穌生命學堂(2006)



跟阿Wing認識也一段日子,常常吹水,找些新的創作意念。他設計出身,偏愛精緻又有新意念的設計,他的口頭襌是:「我們基督教要做些新嘢」;可惜他也是老闆,正當談得慶起時,一計數就成個「謝」哂。
2004年大約有兩個月時間,寄居在他的「創世工房」工作,編了初信主時看的「天路歷程」,然後就開始構思另類的「主日學課程」。難得他任我自由發揮,結果寫了十三個豬頭劇場、十三篇生命解碼。那天,拿了新書,見孩子愛不惜手,邊看邊笑,那份滿足無法形容;然而,此書的確在定位上有點困難,我索性就在序言寫:這是一本給大一點的小朋友,小一點的大朋友,就是滿有童心的你,耶穌豈不是說過:「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」嗎?


且看序言的簡介:
這書緣起於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。
當薯頭遇上耶穌你們好,人人都叫我做小薯頭,文雅一點叫我做土豆吧,因為我眼子小,個子細,面口大,膚色微黃,活像一個美國小薯.
我今年七歲,由我三歲開始,媽媽就告訴我世上有一個神人,祂叫耶穌,非常偉大。
說祂是人,祂又是神;說祂是神,祂又是人.我一直弄不清,究竟祂是神還是人?
媽媽說:祂是神的兒子,但降世為人,道成肉身。
在我一頭霧水之時,媽媽把道成肉身大聲重複了兩遍,我想我應該明白了。為了表示我明白,我用力點頭問,也用力閉上嘴。
心中好像弄通了一點事情:怪不得耶穌是馬利亞和約瑟個仔,但跟耶和華一樣姓「耶」啦!
一笑~
你們可能已經猜到了,薯頭就是我的兒子,可能也是你的兒子。
這些問題多多的孩子常把主日學老師弄得無言以對,他們心中的邏輯,非大人能理解;他們尋根究底的性格,非得以權威大聲制服,否則無法竭止。
但如是者一年之後,接受慣了權威的薯頭,真的變成了薯頭。薯頭聽的聖經簡化、道德化,沒有多少反思的空間,因為完了,還有遊戲或茶點時間。接受如此訓練的人大了,多以為自己很熟悉聖經,甚少有翻看聖經,進深了解的動力。
我不是反對主日學,反之,我投入其中,一邊當老師,一邊當起耶穌的學生來。
耶穌昔日怎樣教導門徒?祂跟門徒一起生活,問他們問題,要他們思考,也常用生活的比喻去講解真理。因此,我想主日學,就是耶穌的生命學堂。由問題開始,以查經作主軸,我常想最好的查經方法,就是把聖經故事認真演繹一遍,投入角色了解細節,最後要嘗試解畫,牧師不是常說,讀聖經的,就要把聖經讀出今日的意義來嗎?
這本小書就讓我實踐這小小的理想


融合大師--奧利金(2006)

 另一與阿賴及阿澍合作的作品

奧利金(Origen)是誰?就是「俄利根」,早期教父,差不多1800年前的人。讀書時,每次讀他的名字都叫我想起一個走火入魔的怪人,因我對他的認識只在於他……他揮劍自宮,編寫六行聖經而已。
及後答應阿賴寫古教父系列(寫古教父也是圓楊牧的一個心願),才開始找他的資料來看,方知他真箇是個怪人,或者應該說,在那一個年代,敢作基督徒的都要走火入魔,因信主與否是生死尤關的決定。正如漢斯.昆所說,奧利金有著殉道者情意結,眼見父親為主殉道,他追求為主奉上,自宮是他執著;但在瘋狂之餘,他亦當起知識份子的責任,在聖經與當時希臘文化中找著共融之處,叫基督教由無名小教成了主流文化。如此重要的人,卻鮮有基督徒願意認識。
這本神學漫畫小說,是我人生另一次無正職、作其自由工時寫的,若在2004年底至2005年初完成。寫時不抱什麼期望,因誰個基督徒認識奧利金呢?對奧利金有興趣的人又會看漫畫嗎?大概又要積財寶於天了!但我主是憐憫的,在絕望之時,竟有讀者傳來電郵,在此跟大家分享:「日前在書展中買下這本「奧利金」漫畫,老實說,本來是不敢寄予厚望的,然而 看畢後卻驚為天人。在此特別寫信一封,權作鼓勵!……深感香港的華人信徒對教會歷史的冷感,教 會能夠舉辦教會歷史的主日學亦越買越少,不但是沒有學生參與,更是沒有適合的老師。 」

互助自強戒賭手冊(2005)

參與這書的合作計劃,緣於一份不甘。

那年在政府機構工作,開始了撰寫教材的生涯,剛巧遇上賭波合法化,有關的教育部自然就要寫教材應急回應之,沒想到這責任會落到自己身上。心中起先是萬個不情願。

就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,遇上了關二哥,如此竟也相約見面,最初為了將來的自由工生涯鋪路,寫作的計劃便拖拖拉拉地開始了。後來,跟他相處久了,見過他輔導賭徒,跟賭徒談過天,我的世界有莫名的震撼,原來人生可以有如此的谷底,欠下千四萬巨債、太太自殺、坐牢兩篇,但即或如斯的谷底,生命卻可重生。

對於當年處於人生底谷的我,這是一個互助自強的機會。如此,我就邊學邊寫,跟關二哥寫起戒賭手冊來。現在第二本有關家人的手冊,仍在撰寫中。

且看此書的簡介,當中寫到「酷愛編寫教材的李瞳」,實在叫我感觸,今天……

當年的書介:

近年,問題及病態賭博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。然而,24小時輔導熱線的設立、戒賭中心的開辦,都追不上刺熱賭風捲起的問題。2001年的調查顯示,香港約有十萬多賭博人士可能屬於病態賭徒類別,估計受此問題牽連人士多達百多萬。到了今天,數字只會有升無減。為此,有多年輔導經驗的關活佳夥拍酷愛編寫教材的李瞳,合力撰寫首本針對華人賭博問題的「互助自強」手冊,以創新手法把由沉迷到康復的歷程比喻為人生的十個站,以個案、問題、分享,助嗜賭者認識、反省、繼而行動。因此,此書是一個邀請,十站涵蓋賭博問題的反省重點、相關知識與處理技巧,鼓勵嗜賭者自強不息,助進入康復旅程。另外,這書也是一個互助手冊,一問一答的設計,有助輔導員或小組組長帶領與分析。我們盼望此手冊,可成為賭徒的互助自強工具,並發起更多組織與熱心人士關心問題賭徒。

仁愛之師--德蘭修女(2002)

這書是我第一本寫的小說,也第一次嚐到做作者的百般滋味。


 


2001年的九月至十一月,整整三個月我與德蘭為伴,那時我停下一切工作,在家照顧剛上幼稚園的孩子之餘,就是投入德蘭的世界。每天早上,我拖著孩子的小手到校巴站,然後放手讓孩子乘校車遠去,心總是一陣不捨的酸澀,然後是陣陣孤單與自憐。因那段日子,是我人生的轉折,沒有了安全的生活框框,獨個兒尋索自己的路,一切要從頭開始。

也許就際此機會,我才能有此耐力,寫下德蘭的一生。她的人生在十八歲、三十八歲急速扭轉,前者是她離開阿爾巴尼亞隻身走到印度作修女,後者她決定離開修會隻身走到貧民窟。怎樣的信念、怎樣的生命才能叫一個人踏上這樣的路?她的生命影響著我,因我見她真實的掙扎。

三個月的爬格子,結果弄出個頸肩痛,但書籍的出版教我心滿足異常。起初看它銷路不錯,更是興奮。有時在網上,見人談論此書,就更想現身。只是,作者已死,我就唯有作隔岸觀。

可是作者的滋味不一定好受,再版的經歷叫我難受異常,心如止水。這書今天於我,如已死之物,尤幸此書仍有與阿賴及阿澎合作的漫畫版,生命得已用另一方式存在,還在台灣繼續延續著。

  
以下是德蘭的作者後記,真實記錄了我當時的感受:

去年的九月至十二月,我的心走過了德蘭的一生,雖只是匆匆一瞥,但卻有不能承擔的「重」。
這份「重」是作者難以逃避的十架。由搜集資料、閱讀內容,多番咀嚼、用力嚥下,繼而消化、讓她成為生命一部分,再嘔心瀝血、化成文字。十二月初完成審稿的那一剎,精力耗盡之際,竟是莫名的失落,內心空蕩蕩似的,生命似失去了一份「重」量。
忘記了多少個晚上,看著印度貧民的照片涕然淚下,再望著德蘭修女滿布皺紋的臉、手、腳,我總忍不著去輕撫。我難以置信有一個人的生命曾如此真實地活著,她的手如斯實在地幹了心頭的托負,踐行真理走到了最後一刻。有時,我寧願相信她是神,免得自己的生命映襯得如此的浮跨、虛偽。
可惜,不!應該說是慶幸,她只是凡人,而且是簡單直接的人──或者這個是她與我們最大的分別。她的簡單不在於頭腦,而是心與手的距離。要寫德蘭修女的思想或神學不會太難:順服呼召、視己為神的工具、視服事的對像為基督的化身、給基督一般涼水因祂渴了、一點一點地服事……一定少於七萬字,但德蘭卻選擇用一生去準確演繹,超乎了所有文字的承載能力。
有人說信仰承載生命,但在德蘭修女身上,我更看到了生命承載了信仰。生命與信仰是這樣奇妙地緊扣起來。
所以,我知道我的筆永無法寫得準確無誤,對德蘭修女的生平更不可能寫得鉅細無遺。事實上,我從不奢望如此。選擇了小說的體裁,就是希望從不同人的眼睛,德蘭的母親、她的屬靈父親斯定艾森、義工華瑪、麥高理、戴安娜皇妃等,詮釋德蘭心靈的一兩個面貌,勾點出她生命動人之處,由此而激勵讀者,就如書中的華瑪,他生命被觸動而改變。
筆者就是第一個「華瑪」吧!我知道過去三個月,不是我的意志叫我能完成生平第一本小說,是德蘭修女堅持執著的精神,改變我躲懶的性格,盡自己的能力再加一點去完成心中的托負。

自殺少年事件簿(1999)

作這書的編輯,是我極大的挑戰,也是一趟有血有淚的經歷。

出版社:更新資源出版社 出版時間:1999年


仍記得當年楊牧既凝重又興奮地宣佈他的新構思:寫一本給少年人談論自殺題材的書籍。他要用少年人的語言--漫畫--來說故事(他這份大膽與創見,叫人五體投地)。說著,便拿出他手寫的原稿一大疊,要我們改編。當天領命的數位同事,立即如熱鍋上的螞蟻,急謀對策。怎樣把稿子改得更有故事性,而又不失其資訊性呢?某夜輾轉反側,忽發奇想,起把它一書兩冊,前為漫畫故事,後為雜誌式的資訊小故事,匆匆寫下大綱。第二個晚上,一行四人,策劃的阿賴、編輯的我、統籌的阿湯、還有畫師阿張,在昏黃的燈光下(回憶的景象總是昏昏黃黃的)商討,數小時的研磨,終於把故事改編好了。晚上九時多,即草擬計劃,戰兢地把傳真給楊牧。第二天大清早,楊牧一臉感動與欣喜,我們便知道計劃得接納。接著就是編與寫,因著形式的轉變,稿件改動頗大,也曾被罵得狗血淋頭,偷偷飲泣。


最後稿件備妥,設計阿寧想到了如此創意的書名,統籌阿湯安排把書在報攤渠道發行,這成為我們的第一次。及後,書籍出版,也引起輿論,怎麼?牧師教人自殺?


這書雖成歷史,卻已是我編輯生涯的經典。

乘「性」追擊(2000)



這書是在出版社當編輯時,首次與多人合作編著的。創作過程艱苦但難忘,有我許多的第一次。把來稿的漫畫故事弄得更有趣,第一次學習編寫漫畫;上網搜集資料寫什麼衛生巾的來源、戴胸圍的方法,有趣極了;邊寫邊跟同事討論性笑話,弄得男同事又面青又面紅。




乘性追擊(The Sex Files) (漫畫系列)
出版社:更新資源出版社
出版時間:2000年
簡介:
本書嘗試透過三十篇漫畫故事, 大膽指出人對性的錯繆觀念, 而每一個故事後都有豐富的資料, 帶出正確的性知識和態度, 幫助新一待人反省, 從而建立對性健康的價值觀。看見這些問題會否叫你面紅耳熱哭笑不得, 但這些卻是成長中的你或他或她曾發出的疑問, 但卻無人敢問。人若對性一知半解, 製造的不止是笑話, 而可能是極大的傷痛。